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445.7亿元,占比为53.1%,预计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迫近500亿元。
市场广阔,未来已来,正待有实力者乘势而上。当前,一场全新的“机器人总动员”正在常州火热上映中。
以创新摘取“皇冠上的明珠”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智能传感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深度应用,机器人产业快速完成从传统工业企业向服务业领域的渗透。机器人越来越“聪明”,正加速赋能生产生活。
★在某商场的咖啡专卖点,协作机器人正在制作咖啡,不超过一分钟,一杯拉花漂亮的醇香咖啡就做好了。这就是常州节卡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出品的协作机器人在新消费场景的应用。
智能又“亲民”协作机器人虽然看起来依旧是“机械臂”,但是它们不仅可以应用于各类工业场景,在各类消费类场景里也如鱼得水。这成为了节卡智能的销量密码,在上半年疫情冲击之下,1-6月企业机器人销量仍同比增长超200%。
★德世博尔中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行星减速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与传统行星减速器分体加工后再组合的生产方式不同,德世博尔采用整体结构设计、一次性加工完成,精度更高。目前,德世博尔精密减速器的年产能近10万台。
★机器人在现代农业领域也有了大展拳脚的空间。水果、鲜花等农产品的检测和分级一直是世界级难题。而征图新视(江苏)科技有限公司的“AI视觉机器人”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国内90%以上单头花品种通过这台智能分检设备,可实现鲜花弯头、花瓣受损、病虫害情况等问题精准识别。
服务、检测、制造加工……不断“解锁”新需求场景,甚至以技术创新“开辟”新场景,这使得常州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市场充满想象力。
瞄准发展新机遇,近年来,常州勇攀制造业高峰,武进区打造机器人产业名片,聚集了安川机器人、纳博特斯克、快克智能等研发生产及配套企业70余家,形成了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装配的完整产业链,国内每4台工业机器人中就有1台“武进造”。
到2024年,武进将进一步提升机器人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供给能力,使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可控水平国内同级领先,牢牢把握市场机遇。
6月末,一场国际机器人赛事——RoboMaster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东部赛区决战在武进打响。来自全国42所知名高校的近900名青年工程师,带着自主研发设计的各类机器人展开竞技,在龙城大地掀起了一股机器人创新创造的澎湃热潮。
国际性赛事“牵手”制造强区武进,与其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优良的产业生态、完善的供应链及颇具规模的行业圈子密不可分,也是常州机器人产业倍受认可的最好佐证。
以政策驱动“产业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常州聚力发展包括机器人产业在内的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鼓励技术自主和模式创新,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到2025年,八大产业链总规模超6500亿元。武进举全区之力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出台了机器人专项人才政策和产业政策,在应用场景、产业创新、人才领军、金融保险等领域全面护航。
今年4月,武进区针对机器人企业需求制定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创新出台专项融资产品“领航保”。近日,首批“领航保”产品成功落地。
在常州市支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刚刚成功授信的200万元“领航保”贷款,为企业注入了金融活水,工人们正在使用新购入的机械臂设备生产定制化机器人。
常州市支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德明
现在工业机器人产品货期比较久。“领航保”帮助我们机器人制造厂商以及系统集成商减轻了资金的压力。
5月28日,武进在全省率先成立地区机器人产业联盟。联盟成员单位可实现资源共享与产业链深度合作,逐步形成本地区机器人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
目前,已有24家产业链相关企业、科研平台等机构加入联盟,同时在全区各行业开展了一批智能化改造项目。
接下来,为立足产业发展实际,武进区将不断充实政策“工具箱”,全面提升产业链协同生产能力,并广泛凝聚资源,帮助企业研发更多领先产品。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企业开办、项目审批、金融信贷等便利化程度,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推动全区机器人产业从高原迈向高峰、从超越迈向卓越。
围绕高标准建设长三角产业中轴,常州正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缘起机器人产业的这股机甲风潮,正激发出龙城澎湃新动能。